张方才算是兼顾了防蛀效果与视觉美观。
这类巧合时有发生,但能留意并深究的纸匠却不多。
所幸尚方最终并未辜负刘辩的期望,制出多种类型的纸张。
从适合作为奏疏不易受潮的“文书纸”,到宜于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书画纸”,以及能够长期保存防虫蛀但缺乏美观的“传世纸”,以及适合民间小民使用的廉价“竹纸”、“草纸”。
当然,纸张类型不同,价格自然悬殊。
“文书纸”制作精良,自然价格非比寻常,一刀约莫2000钱,也就是一张“文书纸”市价20钱。
“书画纸”则是更昂贵,一刀约莫10000钱!
若是“传世纸”,则是一刀10万钱!
作为文化副产物的纸张,这份暴利几乎不亚于食盐了,而且只要朝廷始终掌握着最新的技术,不松懈对于纸张工艺的改良,那么便会如同炒茶般以不断进步的工艺,牢牢占据市场。
至于地段的竹纸和草纸,没有人能在成本上与少府相比。
刘辩虽说在纸张一项的投资上,就投入了超过一亿钱,但并非是因为采购了过多木料作为原材料,至于辅料也多是麦秆、稻草、米糠、麻布等贱物,纵然采购量大却也不值几个钱。
主要的付出,都是作为赏赐以及工坊的扩建。
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朕在自己的土地上要几根木料,又不是修宫殿所需,走的还是市舶司下辖的内河漕运船队,难道还要付钱?
这钱朕敢给,你问问各州刺史、各郡郡守以及市舶司上下的官员,他们敢收吗?
若是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