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只当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可如今它身上承载的,却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果——更令人咋舌的是,据消化内科李主任描述,连他都漏诊的病例,“小孟“竟能给出精准的诊断方案。
这一切确实超出常理,却又真实得不容置疑。
“小孟“并没有像是科幻电影里一样,阳光在金属与硅胶复合的外壳上投下冷冽的光泽。它行走时关节处发出的细微嗡鸣,仿佛在向这位老院长展示着科技与医疗交融的未来图景。
如果不知道的话,李秋波根本看不出来“小孟”和普通的年轻医生有什么区别。
“语鸣院长,患者在icu一起去。”
走到近前,李秋波上下打量“小孟”。
“秋波院长,小孟很听话。”林语鸣好像犯了什么错误,开始辩解。
“呃,你说这个干嘛?”李秋波不解。
“主要是……我害怕出事。”林语鸣道。
“害,没必要。”李秋波见“小孟”似乎对自己没什么敌意,甚至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也没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笑道,“它不会打招呼么?”
“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热情,说话也多,后来忽然改了。我估计是小螺号觉得话太多烦人,又或者是算力有限,把所有的资源都倾斜到临床诊断上。”
“这,有点意思啊。”李秋波兴致盎然。
但李秋波没敢继续端详“小孟“。说实在的,他心里也有些发怵——眼前这玩意儿活脱脱就是《终结者》里的机械杀手走进现实。
谁能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真能目睹与T-800、T-1000相差无几的机器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