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以下糊名不重要。
可开国初年的都是有理想有操守的,到了后面可不一样,这到了后期很容易造成生员泛滥的。
秀才还有免徭役,每月还能到官府领米领盐领肉,甚至还有十亩地免赋税,若是生院泛滥对朝廷财政并不好。
王知秋将卷子拿起来一看,发现这文章居然写得居然还非常不错。
虽然比不上那个叫宁源的,但也是这届考生里很不错的了。
科举策论的题目是他出的,旁的学子除了拍彩虹屁,都在想着如何让文章写起来更拗口、更艰难来提升考试的难度。
本以为不会遇到与自己想的一般的考生,就算有也没指望他们敢说真话,没想到还真的有一位。
待写好记雁荡山奇景以后,王知秋忍不住问道。
“你去过雁荡山?”
他考牒上写清楚了身世,王知秋觉得这少年的家世就算继父极尽疼爱,只怕是也没有那么多银两让孩子去千里之外游山玩水吧?
“学生未曾去过。”
李瑜不方便起身行礼,所以只能坐着向他拱手后回答。
“知县家的郎君去过,回来说起并带了一幅画回来。”
于是谢先生的兴致便来了,让他与同窗们凭想象写文章。
写一篇不满意一篇,还挨了好几个手板子呢。
最后写了二十多遍,谢先生才算是满意了。
谁能想到院试还真的考了呢,还是得感谢严师啊。
王知秋没想到仅凭想象,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