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竟是刑部大堂的公子.……”
亦有人不服气:“不过就是仗着自己家世罢了。”旁边一个落榜的书生也道:“就是,懂得都懂。”
恰好李淳就站在那人身旁,闻言便笑着接口道。
“兄台说得是,我确实是仗着家世,要不是家父逼着我读书,我现在还在后园掏鸟窝呢。”
这些连县试都过不去的,将来多半不会有什么交集,没必要和这种人争论降低自己的身份。
这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那质疑的人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只是却后悔自己嘴上没把门儿的,怎么乱说话还让人听见了?
若是没有听见,将来成了同僚还能好好相处。
如今给人家听见了,他不会给自己穿小鞋吧?
过后又觉得自己想多了,他县试都没过怎么可能和他当同僚?
李瑜知道也没有说什么,不过就是个县试而已。
他当年不也是县试第一?
自己的儿子,和老子一样考个县试第一不是很正常?
可是朝堂上的同僚不这么想,消息一出都纷纷前来恭喜他。
寇朋更是羡慕。
他儿子考了个秀才就进不去了,县试也不过是二十名开外了,读书最好的孙子看着也是平平。
不知道李瑜这个儿子的科举之路,到底能走到哪里去?
怎么人家的儿子就能养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