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十六年,秋意已深。
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官员铨选升降其尚书之位,向来都是朝局风向的标杆。
年近七旬的吏部尚书寇朋,三疏乞求告老回乡去。
终得御笔朱批:准。
紫宸殿内。
药香与龙涎香混杂,皇帝赵翊斜倚在榻上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唯有一双眸子,偶尔掠过一丝属于帝王的锐利。
他看着跪在榻前的李瑜,声音虚弱却不容置疑。
“子璇,寇朋告老朕已经准了,这吏部天官的担子,你就当是辛苦些一并挑起来吧。”
内阁首辅加太子少傅,晋吏部尚书。
李瑜闻言只是伏在地上,官袍下的脊背挺得笔直。
他知道自己定是推辞不掉的,他也没有想过再让旁人去坐,只不过表面上的功夫肯定是要坐一坐的。
“陛下……”李瑜的声音沉稳:“臣才疏学浅恐负圣恩,吏部关系国本,需德高望重之臣……”
“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打断了李瑜的话,赵翊喘着气挥了挥手。
“满朝文武,还有谁比你更懂新政?还有谁比你这孤臣更让朕放心?子璇,朕的时间不多了。”
“太子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他如今一蹶不振思绪飘忽,皇太孙尚且年少,终究……你难道希望新政废了吗?”
满朝文武赵翊放眼望去,除了李瑜就没人撑的起来的。
“太孙今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