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清晨裹着水乡特有的薄雾,青灰色的屋顶在雾中若隐若现,乌篷船划过河面的 “哗啦” 声,透过大巴车窗传进来,与周雨桐手中病历本的纸页翻动声交织在一起。她指尖停在 “苏城水质基线” 那一页,蓝色水笔标注的 “太湖流域孢子易感度” 字样旁,还画着一道浅浅的波浪线 —— 是昨天连夜从方舟系统调出来的数据,此刻正随着车身的颠簸轻轻晃动。
“还有半小时到非遗中心。” 柳清月坐在旁边,青铜音叉横放在膝头,叉身的古琴纹路在雾色里泛着淡蓝微光,她指尖轻轻摩挲着纹路,“昨晚翻祖父的‘护城曲’谱子,发现有段 480Hz 的变调,标注着‘适水网密布之城’,应该就是为苏城这样的水乡设计的。” 她顿了顿,将音叉凑近车窗,雾气沾在叉身上,凝成细小的水珠,“等会儿去纺织厂,或许能用这个频率定位孢子,水乡的水汽能放大音波。”
马超坐在后排,正低头检查新抗体的保温箱,透明瓶里的淡绿色液体随着车身轻微晃动,瓶壁上贴着 “苏城特供” 的标签 —— 是根据苏城湿润气候调整的配方,抗孢效果比之前提升了 15%。“刚才上官宇说,苏城的孢子检测设备还没联网,我们得带两台便携式检测仪过去。” 他抬头看向前排,手里举着检测仪的探头,“纺织厂在太湖边,水汽大,探头容易受潮,我已经裹了防水膜,等会儿检测时注意别碰水。”
上官宇的平板屏幕亮着,上面跳动着境外信号的追踪轨迹,红色光点在苏城地图上缓慢移动,最终停在 “废弃纺织厂” 的位置。“信号从昨晚开始就没动过,应该是境外人员的临时据点。” 他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纺织厂的旧图纸,“这厂子三十年前就关了,里面还留着纺织机,结构复杂,我们得小心他们设陷阱。”
大巴停在苏城非遗中心门口时,薄雾已经散去不少。张主任穿着深蓝色的传统褂子,早早等在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今早五点,巡逻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