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市航天港的凌晨,“星尘号”飞船的银色机身在晨雾中泛着冷光,船身上用荧光漆画着三道交织的光带——代表地球、失落共生星、新共生星的生态纽带。周雨桐站在舷梯旁,手里紧紧攥着两本笔记本:一本是祖父的实验记录,另一本是湿地居民的生态日记,封面上还贴着李婶送的苦草干花。
“周医生,这个你带上!”李婶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她扛着一个装满艾草灰的布袋,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孩子们手里捧着画满共生叶和苦草的蜡笔画,“用艾草灰撒在飞船外壳,能屏蔽星际辐射;这些画,是孩子们给新共生星朋友的礼物。”她将布袋塞进周雨桐手里,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她的肩膀,“一定要平安回来,苦草的种子我已经留好了,等你们回来种在航天港的花坛里。”
柳清月抱着青铜音叉和一把特制的古琴——琴身用古杉木制成,琴弦是用共生叶纤维与古蚕丝混合编织的,能发出460Hz的“星际引”基础频率。“非遗中心的老匠人连夜赶制的,说这把琴能‘通星际、连文脉’。”她轻轻拨动琴弦,清脆的旋律在晨雾中扩散,远处湿地的苦草花海突然泛起微光,像是在呼应。
马超的全息影像从飞船控制台弹出,他的身影带着淡淡的蓝光,背景里的生态核心泛着温润的紫光:“失落共生星的能量已经准备就绪,我会同步你们的频率。新共生星的‘星语者’会在轨道上接应,他们擅长用‘星声’解码信号,能帮我们完善‘星际引’的旋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周雨桐手里的日记上,“替我看看新共生星的生态,回来给我讲里面的故事。”
飞船缓缓升空,穿过地月防护盾的瞬间,周雨桐靠在舷窗边回望。湿地的苦草花海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古河道的实验基地、非遗中心的古琴馆在地面连成一道淡绿光带,像一条守护的项链。“还有六小时抵达新共生星。”孙蕊盯着导航仪,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新共生星的生态资料,“他们的星球70%是紫色森林,本土植物能发出荧光,还有一种‘星语花’,能通过花瓣振动传递信息。”
飞船在星际尘埃中穿梭了三小时后,突然遭遇一片密集的陨石带。陨石表面泛着黑色微光,与掠夺者飞船的材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