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祁总师,”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举了举手,满脸不解。
“我们搞研究,灵感来了通宵达旦,没灵感的时候枯坐一天也正常。这……这怎么能像工厂上班一样,还天天开会?”
“是啊,这也太形式主义了。”有人小声附和。
这些都是象牙塔里待惯了的天才,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学术氛围。
祁明峰没有生气,他看向那位提问的年轻学者。
“你说的有道理,科研需要灵感。但我们的项目,不是写一篇论文,发表就结束了。”
“这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压气机的进度,会影响燃烧室的设计。”
“材料的突破,会决定涡轮的性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解释。
“我要求每天开会,不是要检查你们谁在偷懒。”
“而是要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知道其他组在做什么,进度到哪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样,我们才能最高效地协同作战,避免因为信息不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返工。”
“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立下的军令状,是两年。我们一天都不能浪费。”
这番话,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新的制度,就这样在一种夹杂着好奇和观望的气氛中推行开来。
很快,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一个负责燃烧室设计的课题组,因为一个燃料喷嘴的雾化问题卡住了。
晨会上一提,搞流体力学的钱教授当场就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
搞精密加工的王师傅听完,下午就用黄铜车出了一个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