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四次实施高度强度的战术机动与迷惑作战,成功让敌军断粮断饲于灵璧之地。
他只凭六七万的兵力,在外线包围态势中牵制并扰乱几十万内线兵团——
最终打到朝廷军力尽崩。
这哪是运气所能做到的?
而朱棣最令人敬佩的能力,就在于他总能精准洞察战局中的关键点——
集中火力,精准突破,靠有限的兵力换取无限的胜势。
比如突袭耿炳文,就是一击穿心、迅雷不及掩耳。
北平战役则是以城为饵,引诱敌军前来围攻,再迂回袭击大宁之兵,趁势吸纳兵力。
白沟河一战,他亲自出马,自己做诱饵,吸引敌军主力偏移方向,为正面突击打开突破口。
夹河、藁城两地之战,更是利用南军调度不畅的弱点,配合准确的情报工作,将敌人逐一歼灭。
灵璧之战则是死咬敌人补给线,稳扎稳打——
把握住南军自身也面临兵乏粮绝、士气低落的节点,最终反败为胜。
这些战绩的取得,当然不能只归功于天公作美的三场大风。
朱棣本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才是真正决定胜败的根本!
别看朝廷军中也有一大票训练有素、勇敢作战的精兵强将。
虽说朱元璋清洗了很多开国功臣,但也留下了许多颇有实战经验的中层将领。
像顾成、郭英、瞿能等人,哪一个不是百战之躯?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败在了朱棣的手下。
若说这一切只是走运,那未免太低估朱棣的战略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