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体制,完善法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赵孝骞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而且思维冷静,态度坚决。
什么党争,什么新政旧法,什么贪污腐败,什么积贫积弱,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大宋从立国开始,朝廷的体制和机构就不健全。
到了元丰年间,君臣和臣民的矛盾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在神宗皇帝的主导下,才有了那次著名的“元丰改制”。
是的,改变现有的制度,不是赵孝骞的首创,神宗皇帝就干过。
从那时开始,朝廷才基本确立了“两府三司”制的格局。
从客观上来说,元丰改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君臣,朝野,臣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削弱了相权臣权,巩固了皇权。
不过它只是“缓解”,并没有解决矛盾。
赵孝骞于是在神宗元丰改制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改制。
在“两府三司”之外,再新增“一府”,即“监察府”。
改善体制,完善法律,这是为大宋社稷续命,神宗干得,朕为何干不得?
赵孝骞外表温和,但骨子里的性格却是很强势的,当初他连桀骜剽悍的十万雄兵都震得住,如今难道还震不住几个臣子?
政事堂送来的奏疏很多,宰相们根本没有筛选,而是直接递了上来,他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赵孝骞一意孤行的抗议。
赵孝骞随手翻开几道奏疏,里面没一句好话。
有涵养一点的,用辞还算比较温和,只是搬出了祖制跟赵孝骞讲道理,谏止他设立监察府的决定。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