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算是“会”
,应该说是“讨论”
。
讨论曲卓在六张纸上罗列出的六大类,六十二个分项中,哪些是我们现有技术能够解决的。
哪些是努努力,或是达成某些前提后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
客观情况摆在那里,与会的诸位对国内各领域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是单纯的确定技术和器件加工能力,是用不了三个多小时的。
讨论会上真正占据时间的,是曲某人拿出来的设计……
telsatv,是截止于198o年,老美搞出的最新,也是最先进的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
具体参数和技术应用太多,关键参数是:采用三轴稳定平台,配备21路c频段和4路ku频段转器,通信容量达路电话和2路电视;太阳能帆板提供18oo瓦功率,设计寿命7年;轨道保持精度正负oo5度……
曲卓拿出的“欧亚i”
方案,供电、寿命,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大体与“telsatv”
相当。
因为应用了太多只有技术资料,没有实际验证过的新技术,设计寿命定的比较保守,只有五年。
与“telsatv”
的主要差异,在于三方面。
先是推进器,前者采用化学能推进器,后者采用霍尔推进器。
其次,后者使用24路转器,分为6路中功率1691行波管放大器和18路低功率891固态放大器,实现电视、电话和数据传输三者间灵活的调配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后者搭载由相控阵天线、自动跟踪系统、调制解调器和协议栈组成的星间链路模块,实现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讯。
转器单元之所以比老美少一路,且采用六路中功率和十八路低功率的组合,就是为了省出足够的能源,驱动星间链路……
孙老早就知道曲某人在张罗实现星间通讯,理论上也确实具备实践的可能。
但可行性设计真正摆在眼前时,依旧与其它人一样,激动的心潮澎湃。
时下全世界公认最先进的“telsatv”
,还采用“地球站-卫星-地球站的中转通信模式呢,如果曲某人拿出的这套方案实现了,对人类通讯史和卫星技术展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这一刻,孙老终于懂了,为什么海子里老几位,把这个“不懂事的年轻人”
当成宝贝疙瘩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