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令刘彻触目惊心。
他以为天下尽在他的手里,实则呢,那么多的田,尽归于一家所有。
他们一家子才多少人,按人头所交的税才有多少?
怪不得每年的税赋都在不断的减少,他们那么占,那么抢,怎么可能不少。
清丈,定要清丈。
一清到底。
“你负责,此事定要落实,谁要是敢不配合,杀。”
刘彻下达的诏令可知他心中的怒意。
之前是严惩,现在是杀,无一不昭示他非如此行事不可的决心。
作为户部尚书的沈璧于此时也是惴惴不安,刘徽出手,刘彻已然将大权尽交于刘徽之手,世家贵族接下来会如何?他这个户部尚书还能当下去吗?
刘徽应下一声诺。
当即给出方案,清丈事宜不让本县的官员和军队负责,而是交叉安排。
落实到每一县每一村,所有人丈量的工具都是统一的,而且由工部和户部的官员一起监督。
可以说,刘徽防人防得厉害,不允许任何人有借助此事乱大汉天下的机会。
刘徽更是提醒各地,别忘了鸣冤鼓,百姓蒙冤受屈是可以击鼓鸣冤的。
虽然刘徽一再提醒过鸣冤鼓的好,可惜,百姓们都不习惯。
长安城内的登闻鼓不是也从来没有响起过吗?
啊,响过一次,也只有那样的一次而已。
在朝廷开始清丈,有意改税制的时候,匈奴传来消息,匈奴一分为二,双方打得如火如荼。
一方是一心要和大汉战斗到底的,一方是有意和大汉交好的。
双方的人都不服,好些年前开始已经内乱不休,也正因如此才有大汉近些年的太平。
而此时有意和大汉求和的一方派了使节进京,他们的大单于有意派使节前往长安拜见大汉皇帝,以求能够和大汉永世交好,战事得休。
这可是喜事,谁能不乐意?
好的,礼部和鸿胪寺都忙起来了。
刘徽偶然听人提起,与大汉交好的那一位大单于啊,希望能够和大汉再结姻亲。
当然,这样的和亲同以前当然不一样了。
提起和亲,刘徽一向不同意的,以前不同意,眼下同样也不同意。
远嫁他国,风俗地域皆不同,入乡还得随俗,女子的喜怒对太多的人而言是不值一提,压根不让他们放在心上的。
和亲,刘徽不乐意。
也正因如此,朝堂上无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