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所有条件后,陈致远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外销版”技术的整理工作中。
这对他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不同于以往追求极致性能的研发,这一次,他要做的,是“艺术性”的阉割。
他像一个冷酷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在那些成熟的技术图纸上动刀。
提供给对方的枪管钢材配方,他会刻意调整几种微量元素的比例。
这样生产出来的枪管,寿命和精度在初期表现优异,足以满足任何验收标准,但其金属疲劳的上限,却被死死地锁在一个特定的数值上,远低于自用版本。
一旦超过那个界限,性能就会断崖式下跌。
提供给对方的火箭弹推进剂配方,他会用一种更容易获取、但能量密度稍低的稳定剂,替换掉核心配方中的关键成分。
这使得火箭弹的射程被巧妙地缩短了百分之十五,而这一点点的差距,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这些修改,隐秘而致命。
没有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海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对方的工程师就算把成品拆成一堆零件,研究一百年,也只会觉得“不过如此”,永远无法窥见那层窗户纸背后的真正奥秘。
陈致远对此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因为他的底气,来源于那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
他脑海中的系统,已经开始推演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的单兵武器概念。
当别人还在为他“施舍”的残羹冷炙欢呼时,他已经在准备更丰盛的盛宴,来武装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