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做法,如果种粮食不赚钱了,还种不种?如果不种了,价格该怎么控制?该怎么保证人人能买得起粮食?
《多收了三五斗》的课文你读过吧?如果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你就不怕普通人的工资买不起粮食吃?”
“.”
蔡敏莹愣了愣,立刻激烈的反驳道:“灯塔的粮食从来都没有贵到平民买不起的地步,就算是你失业了,每天也可以领到足够的面包”
“那是因为灯塔得天独厚,周围没有强敌,粮食又供大于求,你去看看那些地缘政治复杂,耕地贫瘠的国家,看看他们的百姓挨不挨饿?”
“.”
蔡敏莹再次被李野给怼住了。
她是喜欢跟人辩论,但是她却是讲道理的,不会胡搅蛮缠。
灯塔的机械化大农村模式,每年产出的粮食是远远大于灯塔人的需求的,而种花家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想要供大于求不知道有多困难。
更何况在八十年代种地还要交“提留”,本身种地就不怎么赚钱的。
种花家能把不赚钱的“种粮食”维持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得益于种花人对土地的执着。
这是我家的地,每年种地亏了一百块,我也觉得不应该荒废,因为这块地是我的。
【我家门前有块地呀!】
但是如果说这地是公社的,分派给我种,喵的不赚个两三万老子才不给你伺候。
前者,就是理想驱动,后者,就是利益驱动。
看到蔡敏莹皱眉,李野立刻趁热打铁,再次呵斥道:“说完了粮食,咱们再来说别的,我们国家的理想就是家家通电,村村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