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个正二品,一个从三品,担任同考官的也都是精通经义诗赋的翰林学士和六部郎官们。
考官们会在考卷上批注通、粗、否三等,还会写下简短评语。
通为合格,粗是一般,否是不合格。
考官厅内,烛光摇曳。
韩章独坐正厅,面前堆积着同考官们已经批阅为“通”的朱卷。
他时而捋须沉思,时而提笔批注,时而发出一声惊叹。
东西厢房内,数名同考官们一丝不苟的埋头批阅考卷。
他们常常还会因为一篇策论而争执不下,甚至吵的面红耳赤,拍案而起,悄悄在心中问候对方九族。
就这样,一连过去半月,总算到了放榜的日子。
榆林巷,盛宅。
盛维一边向门外走去,一边开口道:“盛老弟他们已经进汴河了,再有三两日就能抵达,今日只能由我代他与你一道去看榜了。”
“贤侄,你心中可紧张否?”
赵晗笑着摇头。
“横竖笔墨已干,文章已定,再紧张也无事于补,倒不如省些心力。”
盛维闻言朗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贤侄倒是通透,时辰不早了,快上马车吧。”
不多时,三辆马车缓缓向着贡院的方向出发。
待赵晗等人赶到时,虽然贡院大门仍旧紧闭,可外头已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有看榜的考生和家人,也有不少商贾富户在这里等着榜下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