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顾侯爷的面子上,大儒们自然对顾廷烨另眼相待,早早就回了帖子,邀请他早日来书院入学。
今日一早,天色微明,汴河上薄雾未散,作为知己好友,赵晗自然要前来相送。
不多时,宁远侯府的马车缓缓驶来,在码头前停下。
顾廷烨率先下了马车,见赵晗已经在此等候,当即快走几步,“赵兄来得倒早,莫不是怕我偷偷溜了不成?”
赵晗面带笑意,开口道,“你若不告而别,那我定要追到书院去,和你好好算算这笔账。”
“只怕赵兄根本没这个时间!”
“过几日授了官,翰林院的事情定能忙的你焦头烂额。”
翰林院作为朝廷的储才之地,工作内容既清贵显要,也繁冗琐碎。
尤其是新入翰林的官员,需要承担大量的修纂工作,被累病了也是常有的事情。
“今日是来给你送行,莫要提这些烦心事。”赵晗笑着摆手。
他记得张居正任翰林编修时,就曾致信友人抱怨自己在翰林院终日伏案,形同书吏。
顾廷烨满脸堆笑的点头。
不多时,只见顾偃开也下了马车,身后还跟着小秦氏和幼子顾廷炜。
顾廷烨主动开口介绍道:“父亲,这位便是儿子常与您提起的挚友赵晗,也是今科探花郎。”
赵晗当即遵循着礼数,拱了拱手道:“晚生赵晗,拜见顾侯爷,秦大娘子。”
顾偃开捋须打量,见眼前这位少年举止端方,气度不凡,不由颔首。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