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然后同考官把这些拿出来,继续对比,进行第二轮。
当然这只是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里藏着很多的细节。
词句评阅法,证据考察评阅法,经义衡量评阅法。
这时候评卷没有分,是评等级。
一般定为数等,并经多级评阅,最后决定去取高下。
现在把那些实在看不得卷子挑出来。
比如说错字,错句,墨团,跑题,等考卷有诸多问题的找出来,剩下才是阅卷。
这一步,诸位考官足足用了三天。
接下来就是对剩下的卷子进行再次的挑选。
这个时候考官会对试卷的进行批语,字数没有规定和限制。
有“典雅”、“精结”、“明确”、“得体”。
余令的第一场考试成绩是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差。
就跟苏怀瑾对苏堤的评价一样,不点人数的时候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点人数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余令的道经义题就是这个样子,说他写的好吧,跟好的一比显得一般。
说他写的不好,跟其余的比又显得不差。
一个“明确”的批语算是格外的恩赐了。
第二场的为官之道的考卷余令考的比较舒服,评卷老师也觉得很不错。
余令毕竟是官员,有为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