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忍受得住的。
恩科他们落第了,四十七年的考试又落第了。
也就是说这样的煎熬他承受了两次。
最难受的是这两人自打来到京城就被人熟知。
白鹿洞书院高材生,乙卯科乡试一万多名考生中,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
名气是助力,也是压力。
宋应星这样的名人的卷子没有考官会放过,所有考官都会看。
所以,得罪人被刷下去的可能性极小,除非他得罪了全部的主考官,这显然不可能。
可问题是,这么多人都看了,竟然还是落第了。
关于宋应星的问题余令虚心的请教过钱谦益。
本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钱谦益还真的知道。
钱谦益说,宋应星落第不是学问不够,而是学问有问题。
在程颐、程灏、周敦颐、朱熹及张载这宋代四大家中,宋应星最喜欢的是张载的关学。
他的策论就是以关学来写的。
问题根源其实就在这里。
关学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问题。
可如今的科举考试是以朱熹的学问为标准。
所以……
一个全省第三举人,并在天下闻名白鹿洞书院求学的学子根本不存在学问不够,而是“道”选错了。
这才是两次会试不过的主要原因。
科举选才制度的弊端就是这样,你得按照标准来。
标准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