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哪里来?还能从哪里来!
这个孽障!
这个畜生!
他为了自己的奢靡享乐,用李林甫,用杨国忠,疯狂的从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身上疯狂吸血啊!
如此不管百姓死活,他这是要把大唐的根,全都给刨了吗!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脑门,他死死攥住刀柄,这才勉强没有再次冲过去将李隆基给活剐了。
“公元75o年,羽翼渐丰的杨钊,主动请求李隆基为他赐名。
理由是他觉得自己的名字里带有‘金’、‘刀’,对皇帝不好,李隆基听完龙颜大悦,觉得杨钊真是懂事,于是赐名‘国忠’。”
“到这个时候,杨国忠的羽翼已经彻底丰满。
他觉得,是时候跟李林甫,掰掰手腕了。”
“而此刻的李林甫,估计整个人都麻了。”
“他估计做梦都没想到,当初那个在自己麾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短短几年内就能成长到威胁自己的地步。
可如今,他想阻止也来不及了。
他只能扶持自己仅剩的亲信王鋐来制衡杨国忠。
可惜啊,到了公元752年,王鋐被他弟弟牵连,让杨国忠抓住了把柄,被李隆基直接赐死。”
“至此,李林甫再也无法阻止杨国忠执掌中书门下。
而因为李林甫此前树敌太多,朝中百官一看风向变了,纷纷抛弃李林甫,转头投奔了杨国忠。
而李林甫,也就在这众叛亲离之中,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搏。”
“公元752年十月,南诏屡犯边疆。”
李今越缓缓说道,“杨国忠当时还兼任着剑南节度使。
李林甫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迅批复了蜀中请求节度使到任,主持大局的奏疏。”
“杨国忠当然清楚,如今是争权的关键时期,自己绝对不能离开长安。
根据《旧唐书》记载,‘会南蛮寇边,林甫请遣国忠赴镇,将陷之。
国忠惧,见上泣诉,贵妃亦为之请。
’”
“而此刻的李隆基,早就没了开元初年的半点英明。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对哭哭啼啼的杨国忠说:‘卿暂到蜀区处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相。
’”
[“朕屈指待卿,还当入相。”
——啧啧啧,李林甫听了都得连夜写遗书。
]
[李林甫:我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让家雀儿给啄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