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安的前车之鑑,魏朝自然不敢和外臣勾结,为了討好新君,他甚至要做出与外臣对抗的样子来。
“顺天府通州人李三才,曾任漕运总督、凤阳巡抚,收受盐商贿赂,岁入数万金,並纵家奴强占民田其,宅邸“水竹別墅”极尽奢华,蓄养歌姬数十人,在通州拥有数千亩庄园,可谓是“富甲一方,僭擬王侯”。是也不是”
“至於都给事中之前所言之顾宪成,乃属无锡顾氏,家族田產、商铺收入丰厚,何称家无余財”
“我大明朝的官员,除俸禄之外,还有多少其余收入,难道诸位不知”
有些事不上秤不到四两重,要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而官场潜规则,明显如此。
杨涟当即怒喝,说道:“好个奸宦,敢辱我大明臣子,难道在魏公公眼中,我大明朝的官员,都是贪官污吏你是要蒙蔽圣君不成”
杨涟確实有资格说这种话,他这个人便是以海瑞为榜样。
除了拿俸禄之外,其他冰敬炭敬,一概不收,家贫至“冬无衣,日啖一粥”。
当然...
杨涟清廉是有海瑞模样。
但底线是不如海瑞的,行事也比海瑞灵活。
只能说是形似,无有神似。
“朕还没昏聵到被宦官蒙蔽的地步。”
朱由校终於表態了。
“辽东是要保住的,辽餉是要筹措的,边关將士流血牺牲,我大明岂能拖欠粮餉长此以往,士气必定低迷,这是误国事!”
朱由校的一句话已经是定调了。
钱要出。
但怎么出,从哪里出
这才是要商议的,要解决的。
“陛下,臣僚之中,或有贪腐,然若以群臣俸禄出辽餉,则清廉之官该如何自处难道陛下希望大明朝儘是贪官污吏吗”
杨涟发出诛心之论。
然而...
朱由校就等著他这句话了。
“朕知晓,都给事中乃是清廉之臣,朕自然希望满朝文武,天下百官,具是如都给事中一般清廉,公忠体国,为国为民,然...如今的大明许多官员,当真如此”
被新君这么一夸,杨涟就像是三伏天喝了冰镇酸梅汁,简直是爽到起飞。
他本就邀名,如今陛下此言,岂非成全了他杨涟的名声。
朱由校的话语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