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年薪从18两银子提升至43两,这一数额是北方土兵的两倍半。
戚家军士气高涨,作战勇猛,表现极为突出,尤其在第二次平壤战役中,他们第一个登上城墙,立下首功。
李如松在战斗前许诺,谁第一个衝上城墙,就给一万两银子。
但打完仗后,他却闭口不谈这事,因为戚家军不是他的直属队伍。
戚家军虽然心怀不满,却並未表现出来。
宋应昌回国后,被弹劾罢职归家,原本承诺的双倍工资泡汤了,赏金也没了影。
新上任的辽东经略以缺钱为由,直接停了戚家军的薪水。
儘管在朝鲜,戚家军依然严格遵守军纪,从未骚扰或抢夺当地居民。
他们战斗力强,纪律严明,朝鲜人民甚至沿途为他们树立纪念碑。
在平壤战役结束后,驻朝明军逐步撤离归国,戚家军也返回了石门寨的基地。
寒冬时节,朝廷拖欠军餉已久,土兵们饥寒难耐,生计艰难。
最终,他们忍无可忍,集体向总兵索要欠薪,要求兑现之前承诺的薪资和登城奖励。
总兵王保命令土兵次日到校场领,戚家军满心欢喜,期待问题得到解决。
结果却是被精心准备在校场的弓箭手、鸟手,將这一千三百为大明朝出生入死、唯一不扰民、不害民、作战英勇无畏的戚家军嫡系部队,尽数击毙。
而且,当伤亡人数超过一半时,王保走进校场开始逐个点名,每叫到一个名字就立即处决,场面血腥恐怖,令人胆寒。
这些士兵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
接到命令后远赴他乡打仗,本想靠战功出人头地。
结果打完仗回来,不但没得到奖赏,连命都保不住了。
事件发生后,朝中意见分为两派。
戴士衡和汪以时提出,戚家军只是索要军餉,並未叛乱,却被王保用计杀害,应当追究责任。
兵部最终决定,將此事定性为南方军队叛乱,由王保负责镇压。
明神宗为此特別表彰了王保。
剩余的戚家军士兵最终被解散回乡,这支昔日明朝的精锐部队从此不復存在。
直到一年半后,日本人再度侵略朝鲜,朝廷这才慌忙的命戚家军老將吴惟忠,去把这些被遣散的戚家军老兵叫回来。
结果戚家军老兵寧可饿死,也没人愿意来,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