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其附庸;又对察哈尔部的霸道心存不满,不愿轻易臣服。
这些首领如同草原上的狐狸,在几大势力之间游走,静观其变,试图在乱局中为部落争取最大的利益。
他们的口号是“不卷入纷争,先保境安民”,实则是在等待局势明朗,再做出最有利的抉择。
至于臣服林丹汗的派系,其影响力已日渐式微。
早在图们汗时期,察哈尔部便与嫩科尔沁为争夺女真、讷里古特(鄂温克)、达斡尔三部的贡赋,结下了深深的梁子。
到了林丹汗继位,这位野心勃勃的蒙古大汗对科尔沁部的索求愈发苛刻。
不仅要求定期缴纳大量的牛羊、马匹作为“贡礼”,还试图将科尔沁的骑兵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控。
林丹汗的贪婪与高压,彻底消磨了科尔沁部对察哈尔部的最后一丝敬畏。
许多部落首领私下抱怨:“林丹汗只知索取,却从未真正将我们视作蒙古兄弟。跟着他,迟早要被榨干最后一滴血。”
对林丹汗的不满,如同草原上的野草,在科尔沁部的土地上疯狂滋长,让“臣服”二字,变得越来越刺耳,越来越遥远。
也正是因为科尔沁部此刻的立场摇摆不定,嫩江东岸的格勒珠尔根城,才会迎来一个平时都不会到来的客人:
辽东经略府的信使!
城门守将望着那面绣着“辽东经略府”的旗帜,脸色发白,不敢擅自决断。
这封信函,或许会彻底打乱科尔沁部如今的平衡。
他当即将这个消息,告知城中贵人。
消息很快便传入城中。
嫩科尔沁主帐之中,奥巴台吉的脸色格外难看。
作为科尔沁部亲建州派的核心,他早与努尔哈赤有过密约,努尔哈赤承诺在察哈尔部来犯时出兵支援,还曾送来十匹良种战马、百匹布帛作为“结盟之礼”。
如今明廷突然派来信使,若是见了,便是驳了努尔哈赤的面子;可若是不见,熊廷弼麾下的明军就在辽东虎视眈眈,一旦得罪明廷,科尔沁部南下的粮道怕是要被彻底切断。
这两方,都不是科尔沁部能够抵抗的。
“把信使挡在城外,就说无人见客。”
他赌定熊廷弼此刻的重心在对付建州女真,不会为了一个信使与科尔沁部翻脸。
可他的命令还没传出去,帐篷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亲信匆匆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