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非是如此。
武学本是先民在远古时期慢慢摸索衍变而来,初始之时,是为了与与野兽凶禽搏斗,守家护邦。
后来诸多先贤总结学说,整合道理,武学逐渐有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概念。
发展到了如今,各种精妙武学层出不穷,可其中大多只被作为一种逞凶斗狠,杀人夺命的手段。
武术武技众多,武学较少。
什么是“武学”,自然是将其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对待。
在太渊想法之中,武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可以通向各方,达到许多不同的地点。
这样一来,武学必将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就像读书识字,变得和吃饭喝水一样的正常。
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尽想着发展多么精妙绝伦的内功心法,多么强大精巧的招式,而是要回归于普通,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太渊把这句话刻在了学宫的门碑上。
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相貌不好,于是想研究开创出一门可以美容的武功。
什么是美容?
其实对于男子女子,都是一样。
皮相,风仪,气度,才识与力量之美。
其他先不说,总先得顾忌皮相。
身段颀长,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还有皮肤状态、五官骨相等等。
所以,有一帮人根据昔年逍遥派诸多秘籍残篇参考,还有可以易筋柔骨的功夫,综合其他武学知识,终于创造出来。
这门武功不重争斗威力,而是专工美化容貌方面,孕育出来的真气全都用于“塑形”,能让腰杆更直,能让皮肤更细腻,甚至能慢慢调整五官的骨相。
此功一出,立即惹得众多人学习。
创造者团队也狠狠赚了一大笔,名利双收。
也有在岸边讨生活的人提出,每年有很多人死于水里,那么能不能研究出让人在水面行走的武功,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溺水事件。
他们希望这种武功可以不用要先天境界就能施展,他们更希望是希望哪怕是后天三流的武者,也能凭借这门武功,在水面上如履平地。
他这想法一出,引得很多人都来了兴趣。
他们成立了一个团队,耗费无数精力,研究出了如何行走水面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