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眼镜,儒雅一笑:“史总?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莫不是又给我带了什么好东西?”
他目光落在那油纸包上,语气带着几分打趣。
“知道你忙,肯定又没吃饭吧。”史量才笑着将油纸包放在桌上,拆开纸包,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喏,你喜欢的生煎馒头。”
邵飘萍是浙江东阳人,来上海工作后最喜欢吃的就是生煎馒头。
半发酵面皮,底部煎得焦黄酥脆,内心松软。内馅为鲜肉,饱含汤汁,好吃又顶饿。
邵飘萍也没客气,直接拿了过来,还道:“没有蛋皮丝汤吗?”
史量才笑着指指他,“还是你会吃,吃生煎馒头怎么能没有蛋皮丝汤呢!”
他又拿出一个小盒子。
“不过今天来,可不是单单为了送点心。”
史量才话锋一转,“还不是美查那老货,自从看了《大国崛起》的第三篇,就天天派人来问,太渊先生的新稿子到底什么时候出。这不,今早又堵着我,让我亲自来问问你。”
邵飘萍闻言不禁失笑,摇了摇头:“这位美查先生,倒是比我们报社还心急。”
他口中的美查,便是《申报》前持有者、英国商人美查。
这位老英人自诩英伦贵族,也不知真假,对方在上海经商五十余年,从最初的职员做到拥有十多家工厂的实业家,当年创办《申报》时,曾一度将其打造成沪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虽说几年前将报社转给了史量才等人,但两家往来从未间断。
“谁说不是呢。”史量才拿起一块生煎馒头咬了一口,含糊道,“他还说,太渊先生写英国那段,比他们本国的历史学家还透彻,连圈地运动的细节都写得一清二楚,问我能不能牵线,让他见见这位太渊先生。”
邵飘萍无奈道:“我倒是想牵线,可连我都不知道太渊先生的具体下落。每次来稿都是通过邮局寄来,只知道是在天台山附近,连个具体地址都没有。”
他说着,伸手拿起桌角一叠报纸,最上面那份的头版,正是《大国崛起》的专栏,标题《海洋时代》格外醒目。
这报纸他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遍,报纸边缘都有些毛边了。
邵飘萍道:“太渊先生的稿子都是一月一发,按时间算,下一篇应该还有十天左右才能寄到。”
史量才叹道:“还有十天啊。”
邵飘萍眼神一动,道:“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