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我先来『摸』『摸』底,也好早作准备。”
江林涛没有回答他的这个问题,笑了一下道:
“这篇文章你看过没有?”
江林涛从柜子里抽出一张报纸递给李金生。这是去年七月社科院一位经济领域的权威提出的一份关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文章。文章提出,只需要抓好一千来家国有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国家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保持国有,就能保证公有制的『性』质,其他竞争『性』行业和中小企业对私人放开,这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改革思路。
李金生稍稍顿了一顿,说道:
“看过,我认为这篇文章还是很有道理的,江书记的意思是……”
江林涛点点头,沉思了一下道: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过去的一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将近百分之四十,这还是新闻报道的数字,实际的数字保守估计也是一半,情况依然还是没有得到扭转,国有企业亏损仍在恶化,恐怕一两年之内,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经资不抵债。所有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我的看法是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就没有出路。”
全国国有企业在所有制上进行改革是在九六年开始启动的,这一点江林涛记得特别清楚,九六年是全国国企最难过的日子,这一年有企业破产的总数超不多抵得上过去十年的总和。
连国家财政也无力对此输血,迫不得已之下,于是就让大型国企开始大面积上市,由两大股市代替国家财政成为向国企输血的工具。依靠全面扶持国有企业的“指标配额制”的上市机制,国有企业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最后一把米”。
但是国企为拿到上市指标,开始大面积的、公开的财务作假,遭致遗祸无穷。即便是股市代替国家财政成为输血工具,也只能解决少数大中型企业的难题,量大面广、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小国有企业仍然是一团『乱』麻,国企亏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已经吃不消了,不进行根本『性』的重大改革,都难以为继了。
加上正好这年诸城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卖掉的“诸城卖光事件”被捅到中央,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获得中央肯定,最后的结论是:诸城的改革方向正确,效果显著。
有这么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个由上而下的“抓大放小战略”才渐渐成型……
李金生也点点头:
“是啊,我的想法也是早改的好。最好的办法是将县里这些困难企业都一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