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急躁,他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见到自己的老对手。
周副主席一进门就说道:“校长,我们十年没见,你可比原来苍老了很多。”
这句话让老蒋焦作的心,放了下来,叹口气点点头说道:“嗯,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得听我的话。这十年,我也经常寄怀你们,你们许多人以前皆曾为我部下,既然我能对桂系施以仁怀,对你们也能慷慨对待。”
周副主席立刻说道:“只要校长能够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咱们共同的抗日,打日本,不但我可听蒋校长的话,我们整个红军都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的态度让老蒋吃了一颗定心丸,周副主席还承诺愿意为蒋经国回国斡旋。这种态度,彻底让老蒋放下心来。
最后,答应**提出的改组国民政府,废除何梅协定,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允许东北军、西北军调动到绥远抗日等六项主张。但是,老蒋明确表示自己不能签字,对协议要保密,只能是宋子文和宋美龄担保,这两条获得了**和张学l的同意。但是,杨虎城不同意,认为两宋的担保没有可靠性,坚决要求公开协议内容,并让蒋签字。
在这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唐剑行提议,特区愿意在协议上签字,并监督协议的落实。
这个话,让大家都大吃一惊。说实话,这个事情跟特区没有任何关系。特区突然提出愿意在协议上签字,并监督协议的落实。这让杨虎城大喜不已,现在的中国没有几个人还不清楚特区的实力。有特区出面协调这个事情,杨虎城就像吃了定心丸一般。而老蒋则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特区的监督可不是说的玩的。
老蒋和两宋搞不清楚,一向不插手国内事务的特区,为什么突然在这个事情上面如此积极?
特区清楚,老蒋在长安事变中达成协议的诚意是靠谱的,也是要真心落实的。所以特区介入这个事情不会引起太大反弹。特区介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住五十万东北军和西北军能够顺利进入绥远,背靠外蒙,与**形成犄角之势,威胁满洲里。而不是像历史一样,少帅拍拍屁股回南京请罪,让东北军发生内讧,殊为可惜。
25日,协议达成,老蒋顺利回到n京,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
而在长安事变刚发生的几天里,日本驻华大使召见外交部长张群,嚣张地告诉张群,如国民政府与张杨两人达成协议。则日本将改变政策,攻占京沪。
老蒋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