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的工靴印、掌纹、黄色塑料绳和疑似血迹,都指向同一个嫌疑人,身高178-183厘米,穿43码工靴,可能携带撬锁工具和切割工具,”杨林擦了擦额头的汗,“但这些线索都需要实验室化验才能确认关联性,比如
掌纹是否与烟盒指纹匹配,疑似血迹是否为死者所有,金属碎屑是否来自作案工具。
杨森点头,翻看着勘查记录:“死者的身份还是个谜,身上没有身份证、手机等能证明身份的物品,烟盒和纽扣也都是常见物品,无法直接关联到具体人员。”他指着死者裤脚上的褐色泥土,“这种泥土含有较多的沙粒和腐殖
质,不是市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可能来自郊区或工地,需要检测泥土成分,确定来源地,或许能找到死者生前的活动区域。’
“
“黑色SUV的线索也很关键,但目前只有李宝军的描述和小巷墙上的金属摩擦痕迹,”杨林补充道,“市政监控能不能拍到车辆还不确定,就算拍到,没有清晰车牌也很难追查。而且嫌疑人反侦察意识较强,抛尸地点选在监控
损坏的转运站,还清理了部分痕迹,给我们的勘查增加了难度。
“
当两人结束扩大勘查时,已是中午12点。技术人员将提取的掌纹、指纹,疑似血迹、金属碎屑、泥土样本等15份证物分类装箱,准备送往刑侦支队实验室。杨林看着装满证物的箱子,眉头仍未舒展:“虽然发现了不少线
索,但都需要进一步化验才能确定价值,目前没有任何指向性线索,既不知道嫌疑人是谁,也不清楚死者的身份,案件还是处于僵局。
“
杨森收起勘查工具,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只能等实验室的化验结果了,希望掌纹和指纹能有匹配,泥土成分能确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