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带着妻儿出门送行,刘辩临登车之际,踩在马凳上的时候,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远处的三公曹尚书黄琬,又瞥向五经博士韩融,最后目光落在了眼前那张与杨赐极为相似的面容上。
刘辩拍了拍杨彪的肩膀,叹了口气道:“文先,好为之。”
彪不解其意,但旋即认为这是天子担心他也悲伤过度,给予他的鼓励之言,于是俯身行礼道:“臣知之矣,谢天子教诲。”
刘辩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微摇了摇头,随着金根车的行驶,看向车窗外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太尉府和杨彪等人。
杨赐病逝次日,是小殓之日,杨彪与家人一同为杨赐的遗体沐浴更衣,整理遗容后,以布帛包裹遗体。
杨赐病逝第三日,是大殓之日,杨赐的遗体才正式放入棺木中。
按照礼制,这之后应当是漫长的停殡待葬流程,也就是将杨赐的棺柩会停放在家中。
依礼,大夫三月而葬,也就是将棺柩在家中停放三个月才能下葬。
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因死者官职高低,天气寒热而调整停放时间,最短不少于庶民标准的十日,最长不超过诸侯王标准的五个月。
时值盛夏,酷热难当,天子决断:令故太尉杨赐棺柩停放十五日后便行下葬。
杨彪闻听天子的决断,披麻戴孝,匆匆入宫求见天子,试图劝说道:“国家,臣府中设有冰室,可保先父遗体……”
话未说完,便被刘辩抬手止住。
刘辩神色坚决,语气中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道:“文先不必多言。让老太尉的遗体独处冰室那等阴寒之地,朕心实难安。阴暗潮湿之处,岂是老太尉当居之处?”
杨彪张了张口,却寻不出有力的反驳。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