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孝子,他理应首先顾及父亲遗体的保存,而非拘泥于礼法,何况这还是天子特许,若因固执而招致“不重父体”的非议,那弘农杨氏百年清誉可就毁在他手里了。
因此杨彪只得口称谢恩,只是眼中多少带着几分慌乱,退出殿外时的步履也略显匆忙。
“文先!”
刘辩唤住了杨彪。
看着这位老太尉唯一的儿子,看着那张形似老太尉的面容,那双丹凤眼中夹杂着几分复杂的意味,最终还是只吐出三个字:“好为之。”
正欲聆听下文的杨彪闻言一怔,面露不解。但见天子已无意多言,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臣知之矣,谢天子教诲。”
杨彪并没有太在意这是天子第二次告诉他“好为之”,依旧认为这应该是天子希望他不要因为父丧而伤心过度,遂俯身行礼告退。
待杨彪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屏风后才缓缓走出一人,正是离京多时的贾诩。
刘辩没有回头,只是靠在软榻上,声音中略带着几分疲惫,低沉道:“文和,你说他听懂了吗?”
贾诩轻轻摇头,他善于洞悉人心,自然是看得出杨彪并没有领会天子的第二次暗示,其实天子也看出了,只是抱着幻想明知故问罢了。
良久,贾诩也不想太过打击天子,只是低叹一声道:“臣也不知,且看绣衣使者探查的结果便可知晓。”
汉兴元年,六月二十日,故太尉、追封骠骑将军杨赐下葬。
送葬的仪仗队伍之盛大,令前来雒阳吊唁杨赐的百官和士人瞠目结舌。
天子诏左武卫将军典韦、右武卫将军许褚、中垒将军高顺、中坚将军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