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政修正后,朝堂的新旧两党终会消失。
但党争不会结束,朝堂还会出现别的党系,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
它们或许是南北地域党系,或许是文武对立党系,也或许是支持某个皇子的夺嫡党系。
党争是不可能消失的,合格的皇帝会懂得如何控制它们。
拿过郑朝宗的奏疏,赵孝骞缓缓道:“这个奉议郎,是有点本事的。”
“关于新政,他评价固然增加了国库收入,但它‘夺穷民之铢累’,关于新政的募役法,他评价固然推进了军事的进步,但它依然‘痛抑猛士’……”
“关于新政的执行与落实,由于朝廷用人不当,欺上瞒下,故而造成了‘民苦于役’,‘农失其田’,‘国富而民贫’……”
赵孝骞合上奏疏,笑道:“此人的见解确实不凡,新政的诸多弊端,被他一语道破,别的不说,就凭他这种敢说实话真话的态度,朝廷理应重用。”
扭头望向章惇,赵孝骞问道:“这个叫郑朝宗的奉议郎,子厚先生可认识?”
章惇露出难色,垂头道:“官家恕罪,臣并不识此人。”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朝堂上果真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这个郑朝宗,当个寄禄官屈才了,此人可入‘新政司’,参与政事堂的新政修正之事。”
“子厚先生,将他调任汴京吧,可晋‘资政殿学士’,‘京畿路观察使留后’。”
“臣遵旨。”
赵孝骞顿了顿,道:“此封任可告之于众,尤其是那些被下放的百名官员,让他们知道,和他们同样下放的郑朝宗,做事是什么态度,让他们好好反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