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第七研究院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风头之盛,让这些老牌军工厂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会议由孟山将军亲自主持,他没有半句废话,开场就点明了主题。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叫来,只为一件事:提速!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让我们的工厂转得更快,让我们的士兵能尽早用上最好的武器!”
话音一落,来自东北626厂的王厂长第一个站了起来。
他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声音洪亮:“首长,我们厂刚刚攻克了59式坦克发动机的增压技术难关,能让坦克的最大功率提升百分之十五!这是我们的技术报告!”
说着,他将一份文件递交上去,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百分之十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他们厂里几十个技术员熬了无数个日夜换来的成果。
紧接着,负责生产火炮的356厂总工程师也站了起来,他扶了扶眼镜,沉稳地说道:“我们改进了炮钢的冶炼工艺,新生产的122毫米榴弹炮,炮管寿命可以延长百分之二十,精度也有显著提升。”
……
一个个军工厂的负责人,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技术成果。
这既是向国家表功,展现自己的贡献,也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是有限的,谁的技术更先进,谁的方案更可行,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生产任务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尤其是在陈致远这个“外来者”风头正盛的情况下,他们更需要证明,自己这些“国家队长”,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会议室的气氛,在一种爱国热情与同行竞争交织下,变得愈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