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哦,学堂开课这么早?”爷爷问道,抿了一口酒。
“是,”四叔点点头,“官学里过了初七就要开讲,今年蒙学学官看重,让我多担些蒙童的教习,不敢耽误。”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矜。能在官学教书,对林家这样的农家来说,是件顶体面的事。
“这是好事!”爷爷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还有一事,”四叔看了一眼身边的四婶,“淑云她娘家陪嫁过来的那间临街小铺面,先前一直赁给别人做杂货。今年租期到了,淑云和我商量,不打算再赁出去了。”
这话一出,桌上安静了几分。连埋头啃骨头的福安都抬起了头。铺面?在县城里有铺面,那可是能下金蛋的母鸡!四婶娘家是县城里的小户,陪嫁铺面的事大家隐约知道,但一直没见他们动过。
四婶陈氏这时抬起头,脸上带着点红晕,声音细细的却清晰:“爹,娘,我寻思着,那铺子地段还行,赁出去收那几个租钱,也就够贴补点家用,不如……不如我自己收回来,开个小绣铺。”她说着,下意识摩挲着带有薄茧的手指,“我这点手艺,再收点绣品,总还是成的。”
“开绣铺?”奶奶有些惊讶,“那……那铺子里里外外,就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四叔接过话头,目光转向了坐在大姐身边的来娣,“所以,我们想带着来娣一起去县城。”
“我?”来娣姐猛地抬起头,手里的筷子差点掉桌上,眼睛瞪得溜圆,满是难以置信。
“对,”四叔看着来娣,眼神里带着期许,“你认字,会算账,脑子也灵光,你四舅母一个人支应铺子,又要绣活又要招呼客人,始终分身乏术。你去,一来能帮你四舅母打理铺子,记记账,招呼客人;二来,在县城里,眼界也能开阔些,你年龄也适合婚嫁,在桃花村……因着你们那爹的事,可能不好找人家,你四舅母的意思是带你去县城好些。工钱嘛,自然不会亏待你,就按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