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为什么那么多流民不要,要征丁。壮丁是有户籍登记在册的男丁。流民脱离了户籍,就成了“黑户”,不在官府的掌控之内。流民为何背井离乡?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他们对朝廷几乎没有忠诚度可言。招募他们入伍,给他们武器,等于武装了一群对体制充满怨恨的人。他们很可能阵前倒戈,或者一有机会就抢劫县城,然后一哄而散,这无异于引狼入室。所以朝廷征丁明知流民多的是,还是要征登记在册的男丁。】
新县令沈文渊的到来,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喘息之机。
他只用了极短的时间便精准诊断出长兴县已病入膏肓,并毫不犹豫地开始下猛药。
一系列严苛却必要的政令极速公布下去:
首先就是粥棚定量分级。城外粥棚继续维持,但那本就稀薄的粥变得更加清澈见底了。沈文渊毫不留情地采纳了田修文“弱幼优先”的建议,并强制执行。
老人、孩子、妇人可凭特殊竹签领取稍稠一点的“活命粥”,而青壮男子则只能分到最低限度的、几乎全是汤水的“吊命粥”。
此举虽在青壮中引发了阵阵不满的骚动和低声咒骂,却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粮食,也有效降低了壮劳力吃饱后可能带来的内部骚乱风险。
接下来就是传统的以工代赈,加固城防。沈文渊下令,城内凡领取救济粥者,无论原本是市民还是流民,无一例外必须参与劳役,概无白食。所有壮劳力被迅速编入工程队伍,由田修文统一指挥调度。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出城剿匪,而是全力以赴地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制作守城器械,砍伐树木制造更多擂木滚石,收集粪便油脂熬制恶臭的“金汁”。
老弱妇孺则负责缝补麻袋、搬运碎石、协助烧火做饭。整个县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压抑的工地,沉重的劳役耗尽了人们的体力,也让他们无暇他顾,有效减少了因闲散和恐慌而滋生事端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