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通流民和临时征召者区别开来。
他紧接着宣布整编方案,与之前类似,设立伙、队,推举基层头目。但在筛选掉年纪稍大的,他面对剩下的一百八十余名青壮,宣布了新的、更为系统的规章和赏罚制度。
“既入县勇营,便需遵守营规,亦有资格领取粮饷、论功行赏!”
韩彦朗声道,“自此日起,县勇营士卒,每日按额定发放基本口粮,确保不饿肚子!”
光是这一条,就让台下众人眼中燃起了希望。稳定的基本口粮,是安身立命之本。
“然,想要吃得更好,想要积蓄钱财,想要建功立业,需凭军功!”
韩彦话锋一转,宣布核心政策,“今后出战,所获钱粮物资,统一上缴,由县衙统一登记造册!分配如下:
三成,作为即时赏格,按各人当场战功,立即分发,绝不拖欠。
三成,计入集体功勋,按各队、各伙整体表现,定期评议,额外分配酒肉、布匹或银钱。
四成,收归县库,用于购置军械、医药、抚恤伤亡,以及……作为尔等日后若能转为正式官兵的根基。”
这套方案一出,台下微微骚动,但更多的是思考和衡量。这不再是沈文渊时期那种近乎土匪分赃式的六成归个人,而是更接近正规军的管理系统。
即时赏格保证了积极性,看得见摸得着。
集体功勋促进了团队协作,避免了个人冒进和内部争夺。
收归县库的四成则表明了官府的长期打算,暗示他们有机会摆脱流民身份,成为“正式官兵”,这给了底层士卒一个长远的盼头,极大地增强了归属感和控制力。
同时,这笔公款也明确了用途(购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