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不起来。
姚宗文不知道,他弹劾熊廷弼的折子已经到了内阁,并点燃了“战火”。
没了万历信任的熊廷弼辽东经略一职摇摇欲坠。
要想罢免熊廷弼,就得选一个继任的人。
继任的人不但政绩要好,而且还要懂军政,御史擢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成了最热门的人选。
袁应泰履历璀璨夺目。
在政绩方面,他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担任临漳知县时,筑长堤四十余里,凿太行山引沁水入水渠,灌溉数万顷农田,活民无数。
在军政方面他也不弱。
万历四十七年,袁应泰任永平兵备道,负责训练军队、修缮城防,为辽东提供粮草,做事滴水不漏。
这些政绩都是实打实的,他被提出来能让人心服口服。
袁应泰是东林人,东林人拼命把他举在前面。
一旦浙党把熊廷弼从辽东赶走,袁应泰担任辽东经略十拿九稳。
因为,朝堂上找不出来一个比他更优秀的人。
为了人选,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没有人明白打仗和政绩是两码事,袁应泰的政绩耀眼,的确是能吏,干吏,谁也否认不了。
可他从未带兵杀敌过。
党争一旦开始,哪有人还会去细细地思考这些。
只要权力到手,我能压你一头,他们可不会去思量这些。
真要知人善任,辽东也不会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