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成白雾,掌柜的老张笑着掀开橱窗:“放学来吃,给你们抹零!”
后厨里,学徒小张正跟着师傅学处理野兔。
“褪毛要逆着来,不然皮会破。”
师傅手把手教他,小张学得认真,鼻尖沾了点兔毛也没察觉。
这野兔是空间里散养的,肉质比家兔紧实,红烧时加两勺空间里的蜂蜜,出锅时甜香能飘半条街。
三家新店的烟火气刚起,先前开业的三家老店早已座无虚席。
尖沙咀店的鹿骨汤炖得正浓,油麻地店的小头鳖火锅翻着浪,北角店的油炸蕨菜成了孩童的抢手货。
林经理穿梭在六店之间,手里的账本记了满满三页,嘴角的笑意藏不住:“赵老板,光是今早,角马肉就卖了五十斤,非洲野水牛的肉更是定了接近一百斤,小头鳖也订到了下周!”
与饭店的热辣不同,上环德辅道中的“聚珍拍卖行”
正透着一股沉静的贵气。
黄经理指挥工人将最后一件拍品摆进展柜,玻璃罩落下时,折射的灯光在象牙雕刻上流淌,像给那些花鸟虫鱼镀了层金边。
“赵老板,您看这组象牙摆件。”
黄经理指着展柜第一格,那里并排放着三支簪子:一支雕着缠枝莲,花瓣薄如蝉翼;一支刻着百鸟朝凤,每只鸟的羽毛都根根分明;还有一支是镂空的转心簪,簪头的珠子一转,里面的“福”
字就露了出来。
“周老先生说,这雕工是清末苏派的手法,市面上少见得很。”
赵国强点点头,这些象牙都来自空间里的象牙雕刻而成。
当年他将整片象墓中好的象牙收入空间,那些深埋地下的象牙被他在空间里细细雕琢,他偶尔兴之所至,便会雕上几件,两年下来,加上在黑市购买的老师傅的象牙雕,老师傅家中的存货,竟攒了上千件,有摆件、有饰,还有文房四宝,每一件都透着时光的温润。
隔壁展柜里,犀牛角手镯泛着棕黑色的光泽,角纹里的“鱼子纹”
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这是空间里第三茬犀牛的角了。”
赵国强暗自说道:“割角时他细心的留下了根部,不影响犀牛角存活,以后还能再长。”
黄经理凑近看,手镯内侧刻着细密的云纹,是周老先生亲自鉴定的:“这犀角质地紧实,雕工是岭南派的,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
最里面的展柜里码着十支鹿茸,切片处泛着淡淡的血筋,是空间里的梅花鹿刚割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