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军医赶来时,朱高燧的脚踝已经肿得像馒头。他咬着牙让军医切开伤口放血,疼得浑身冒汗,却死死盯着山谷里的土着:“告诉弟兄们,拿下这铁矿,每人赏十两银子!谁第一个冲上去,授百户!”
重赏之下,士兵们红了眼。有人举着盾牌往前冲,有人用火铳抵着土着的脸开火,连那些原本只会种地的移民,也捡起地上的石头往山上砸。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山谷里堆满了土着的尸体,明军也付出了伤亡五十多人的代价,但总算把铁矿抢了下来。
朱高燧躺在临时搭的吊脚楼里养伤,听着外面传来的打铁声,嘴角露出丝笑意。工匠营的士兵正在用新采的铁矿造火枪,虽然粗糙,却比带来的那些更适应这里的湿热气候。移民们在平原上种的玉米已经冒出绿芽,僰人搭的竹楼越来越多,甚至有朝鲜来的移民开始尝试挖井,说要找出能喝的淡水。
“殿下,周千户让小的来报,说在河口发现了能制盐的盐滩!” 亲兵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
朱高燧挣扎着坐起来。盐,粮食,铁矿,还有越来越多的移民 —— 大哥在北美能成,他在南美也能成。他想起临行前父皇的话:“南美是咱家的银库,你得给朕守好了。”
窗外,夕阳把雨林染成了金红色,了望塔上的士兵正吹着号角,那是收工的信号。铁矿那边的烟还在冒,工匠营的汉子们喊着号子打铁,叮当声混着移民们的说笑声,在湿热的空气里传得很远。
朱高燧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土着要打,更多的地要种,更多的困难要扛。但他不怕 —— 他有火枪,有能吃苦的移民,还有父皇和大哥在背后撑腰。总有一天,这片红土地上会插遍大明的旗帜,这里的银矿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北平,而他朱高燧的名字,会和这片新大陆一起,被写进史书里。
“告诉周武,” 朱高燧对亲兵说,“明天开始,修一条从营地到铁矿的路,再派些人去盐滩煮盐。对了,让文书写封信回北平,就说…… 南美能种粮,能炼铁,还能找出银子,让父皇再派些人来,越多越好!”
亲兵领命而去,吊脚楼外的火把渐渐多了起来。有人在空地上教孩子们说汉话,有人在修补被雨水泡坏的火药桶,还有僰人老者在用汉话给年轻人讲怎么辨认有毒的果子……
这片曾经蛮荒的海岸,终于有了烟火气。而这烟火气里,藏着大明拓殖南美最野的希望。
编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