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侯’(lǎo fǔ)。”(注1)
刘辩眼中促狭之意更浓,道:“有什么区别呢?”
轑者,刮也!
釜者,锅也!
轑釜侯之意,便是刮锅侯!
初代“轑釜侯”名为刘信,并非是太祖高皇帝之子,而是太祖高皇帝的长兄,武哀王刘伯之子。
作为太祖高皇帝最为敬重的长兄刘伯的儿子,本该受到太祖高皇帝的宠爱。
但他的侯国封号却是不那么雅致,自然有其中的离谱缘由。
刘伯早逝,太祖高皇帝还未兴义兵反抗暴秦前,曾带着一众好友和宾客前往刘伯家避难求食。
长嫂厌恶太祖高皇帝,见他来时便以勺刮锅边发出声响,佯装羹饭用尽。
宾客信以为真离去,高祖却见锅中满是羹饭,由此深恨长嫂。
乃至日后太祖高皇帝一统四海,大封宗室和功臣时,独迟迟不封这位侄儿。
长嫂多次向太祖高皇帝请求封刘信为侯,但都遭到了拒绝,一众沛县出身的开国功臣也无人为其求情。
毕竟当年因为长嫂刮锅而离席受到羞辱的,就是他们这些沛县乡党。
最后还是老太公怜悯刘信幼年丧父又不得封侯,亲自劝说,太祖高皇帝方才不情不愿地为其封侯,却故意用了这极具羞辱意味的称号。
长嫂也不嫌弃,只为儿子封侯而喜。
然而太祖高皇帝驾崩后,高后临朝称制。
高后昔年也曾遭长嫂多次羞辱,因此临朝称制